李郢:冷门诗人的情感生活
李郢是唐朝诗人,文献记载他的事迹很有限,最初认识他是因为女诗人鱼玄机的一首《闻李端公垂钓回寄赠》。
李郢是唐朝诗人,文献记载他的事迹很有限,最初认识他是因为女诗人鱼玄机的一首《闻李端公垂钓回寄赠》。
白居易的《重赋》以直白如话的笔触,将中唐社会贪吏盘剥、百姓流离的惨状凝练成震撼人心的诗句。这首诗不仅是唐代“新乐府运动”的巅峰之作,更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,剖开了盛世表象下的社会病灶,其背后蕴含着诗人敢言时政的精神密码、复杂的朝堂态度,以及令人扼腕的时代底色。
古人写梅,有遥寄相思的寒梅,有月下疏影的幽梅,有凄风苦雨的愁梅,有清绝冷艳的孤梅……这些梅花浸润着古代文人或落落寡合,或凄婉孤独,或孤傲标格的情感与思绪,往往拘泥于个人的一方狭窄天地。情虽至,格局尚小。
大宋诗人传刚开播,郑业成出来那会儿,摊主手里的铲子一顿,说这人眼神足,穿那身宽大衣袍,像小时候课本里的老画儿跑出来的。
十几年前旅日期间开始系统接触永井荷风的文学作品。尤其对荷风的《断肠亭日乘》爱不释手。出乎意料的是,在荷风的文章和日记里,居然接触了不少原先不熟悉或根本没听说过的中国作家作品。比如前所未闻的中国明末诗人王次回(即王彦泓)的诗歌,就是在荷风文集里遇到的。
一条白裙把2023年春夏的秀场热搜挤到爆,背后不是棉花涨价,是平台算法盯上了“温柔”两个字能带来的停留时长。
他叫廖俊,一个被小儿麻痹症困住身体,却靠诗歌挣脱命运枷锁的残疾诗人。从爬着前行的孩童,到作品登上国家级刊物的创作者,他用500多首诗歌证明:即便人生布满荆棘,热爱与坚持也能浇灌出生命之花。
在当代中国诗歌的版图中,甘肃诗人樊晓敏以其独特的文化立场、深沉的地域情感和坚定的文化自觉,走出了一条既扎根乡土又通向天宇的创作路径。他的诗歌,不是空中楼阁式的吟唱,而是从陇东大地的泥土中生长出来的精神之树;不是无病呻吟的自我陶醉,而是以西王母文化为轴心,辐射出
为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,西安多年前就有意识地挖掘唐诗文化资源。近期,《西安市打造唐诗文化品牌实施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实施方案》)出台,提出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,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、能够充分彰显中华文明的唐诗之都文化品牌。近日,记者就西安打造唐诗之都有关问题进
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,著名的爱国诗人,他的作品《离骚》开启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,是中国古代十大才子之一,受到了流放还心系国家,对国家的挚爱感动了不少的人。
警钟鸣,版图撕裂,悲夫国耻长萦。恨贼掠颓垣渫血,寇过荒草连烟,愤然抚膺。
他叫廖俊,一个被小儿麻痹症困住身体,却靠诗歌挣脱命运枷锁的残疾诗人。从爬着前行的孩童,到作品登上国家级刊物的创作者,他用500多首诗歌证明:即便人生布满荆棘,热爱与坚持也能浇灌出生命之花。
杨元花,女,1954年9月出生,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人,揭阳诗社社员,揭阳榕城作家协会会员,《鲁南作家》编辑部特约作家,中国诗人年度诗歌选集编辑委员会认证诗人,中华诗书画派成员。197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80年毕业于汕头大学医学系,儿科副主任师,从事医师工作
韩家英简介:女,汉族,1964年出生,安徽淮南人,教师退休。爱好诗歌写作。
今日永州讯(江华特约记者 熊洋 通讯员 陈茂智 李忠林)9月27日,由江华作家协会主办,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瑶族文学创作中心指导的“探秘佛爷岩•助力乡村振兴”文学摄影采风活动在山口铺村举行,通过文学、摄影、视频作品的传播,推动文旅及相关产业发展。
此诗以“复家梦圆”为核心,通过“荒冢三十秋”与“新书落印”的对比,展现三十载维.权历程的艰辛与最终胜利的欣慰。诗中“血泪征途”与“赤心留”凸显法律人的执着,而“广厦生辉”则象征法治社会的进步。
1995年6月30日,随着《半个月亮爬上来》那熟悉的旋律响起,晚会拉开了帷幕。艺术家的精彩表演让整场晚会高潮迭起。尤其是82岁的洛宾老人亲自登台,在鲍蕙荞的伴奏下,原汁原味地演唱了歌词长达5段的《在银色的月光下》和在伊犁刚刚创作的《蓝马车》两首歌。那迷人的艺术
这个标准,就是一场名为“古文运动”的文学革命。可别被“古文”这两个字骗了,它跟我们今天理解的“文言文”完全是两码事。它不是单纯地往回看,而是一场目标明确的革新。
没有规矩不成方圆,在成年人的世界里,语言宛如一把双刃剑,运用得当,能化腐朽为神奇;运用不当,则会伤人伤己。
9月22日至26日,“雪豹守望澜沧江,诗意栖居在杂多”全国诗人生态采风活动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举办。杂多县是澜沧江江源所在地,澜沧江正源扎曲河发源于这个县的扎青乡吉富山,源头海拔5200米;这里也是长江南源第一县,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东段山麓的长江三条源流